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黨的建設  >  氣動之家 > 正文
國際檔案日|莊逢甘與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時間:2024-06-09
分享:

當祝融號漫步在火星表面,當神舟飛船每次成功對接與返回,當嫦娥六號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和起飛……這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背后,是一群默默無聞的航天氣動工作者68年艱苦的付出。在第十七個國際檔案日來臨之際,我們再一次回憶我國航天空氣動力學的奠基人——莊逢甘院士。


早期創業嘔心瀝血

1956年11月,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前身——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空氣動力研究室成立,剛過而立之年的莊逢甘受錢學森的委托,擔任空氣動力研究室的技術負責人。從此,這位才華出眾、師從國際著名流體力學專家李普曼教授的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帶領18位剛剛跨出大學校門的學子,開始了中國航天空氣動力學的創業生涯。

上世紀六十年代,在莊逢甘和老一輩航天氣動人的共同努力下,在云崗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大型空氣動力研究和試驗基地。從此,中國有了自己的比較完整的航天空氣動力學試驗研究手段,并立即投入了各種型號的空氣動力性能試驗工作,為型號氣動研究和學科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型號研究統率三軍

作為中國航天空氣動力學研究的開創者,莊逢甘帶領年輕的空氣動力學研究者進行了型號氣動研究工作。隨著型號研制發展的需要,很多研究工作需要調動全國的氣動研究力量。他組織了全國性的理論-試驗-設計人員的三結合小組,充分利用風洞試驗、理論計算和飛行試驗三大手段,集中攻克型號研制中的關鍵氣動技術。

最有代表性和影響最大的是被錢學森稱為“淮海戰役”的氣動防熱技術攻關和載人飛船關鍵氣動技術攻關。這一協調攻關工程以明確型號為背景,歷時15年,動員了全國有關設計部、專業研究所、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突破了“熱障”關,解決了氣動外形設計和再入穩定問題。同時,莊逢甘在材料防熱設計研究、再入通訊中斷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學科發展擔綱領銜

在牢牢掌握為型號研制解決氣動問題的同時,莊逢甘十分重視空氣動力學學科的發展。他是我國氣動熱力學研究的開創人、計算空氣動力學的奠基人、基本流動機理研究的領銜人。20世紀60年代,莊逢甘直接領導了我國第一個燒蝕防熱氣動理論研究課題組,對高溫氣體條件下材料產生的物理化學現象,進行了理論建模、理論計算和地面模擬研究工作,從而開拓了高溫氣體動力學和氣動熱力學研究領域。

在繁忙的科研工作之余,莊逢甘十分重視人才培養,親自培養博士研究生、指導青年學者,讓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他還親自推薦訪問學者到國外進修,將研究人才推向國際學術舞臺,為我國空氣動力學學科發展以及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起了重要作用。


氣動建院鼎力支持

莊逢甘擔任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我院前身)所長二十余年,即使在卸任所長之后,仍十分關心它的發展。他聽取研究所領導的匯報,并給以重要指示;他關注氣動設備的建設和改造,并提出具體要求;他重視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研究方向的確定,并給予及時指導;他關心技術人才的成長,并給以熱情鼓勵;他倡導技術創新,并示以明確的方向。

本世紀初,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對空氣動力學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莊逢甘果斷表示支持建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他向上級部門陳述建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必要性: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組建符合我國航天戰略發展和國防科技體系構建的要求,將有利于規范空氣動力學研究的國家級行為,有利于我國航天飛行器和戰略戰術武器設計原創能力的提高,也更適應于國際合作和人才競爭的需要。

2004年6月,中央編辦下發文件批復同意將“北京空氣動力研究所”更名為“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后于2007年2月更名為“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莊逢甘院士特意為院題詞:“氣動設備建設是基礎,氣動實驗是重點,氣動計算是關鍵,氣動創新是核心?!鼻f逢甘的題詞對空氣動力學的研究作出了精辟的論述,特別是將“氣動創新”置于“核心”地位,是對空氣動力學研究者提出的重要目標。

新時代,我們將遵循莊逢甘院士的教誨,以實際成效為建設世界一流空氣動力學研究機構和特種飛行器產業公司作出新貢獻,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航天強國新征程上書寫航天氣動發展新篇章。

在线伦理影院,91美女在线,97精品免费在线视频,纤纤电影xfplay在线先锋